Q: 您在進行家族排列時常用到這個話語,請回歸內在! 例如您會說,請專注回歸內在。如何能讓人回歸內在呢?
A: 透過淨化可以回到所謂的內在,這也像是佛教徒的打坐冥想,其實是沒有分別的。回歸內在基本上是從無知開始的,從無知到覺知的過程如同禮物,也就是說淨化是從渾沌不明開始,人們慢慢地跳脫事物形體表面的意義,逐漸滲化看入物體的內在核心,不再受惑於表象的聽、聞、見、達。如此一來淨化心靈、啟發靈性所在。
Q: 這樣說來就是閉上眼睛,不受惑於視覺所示。回歸內在,對周遭聲響充耳不聞,這樣就是心靈淨化嗎?
A: 所謂的心靈淨化是放下所知、放下好奇、放下所有的起心動念,內心清明空盈自在,不受外界影響、不侷限於形體、也不會被內在左右。
Q: 何謂不被內在左右?
A: 像是不被內心恐懼控制,或是受到學說理論、意識形態或是宗教信仰的影響-舉凡這些都是心靈的淨化。透過修行只能到達某一程度的內在淨化,更重要的是因為生命中的一些挫折經驗讓人體驗到何謂低潮黑暗,當人身置黑暗之處似乎也被上帝遺忘了,就連上帝都無法對人產生任何意義。好像被丟到伸手不見五指的無底黑洞之中,但在黑暗中又摸索到新生,讓人重見光明,迎向人生的下一個階段。人生所經歷的黑暗面往往是內在淨化的關鍵影響。
摘錄自《海寧格自傳~訪談錄》P54~55